“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春节前夕,国家文物局组织各地就做好“博物馆里过大年”活动进行部署,围绕蛇年生肖主题,推动文物展览展示、社教活动等与节气文化、生肖文化、传统民间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有机结合,充分展示春节文化新风尚、新风貌,积极营造浓烈多彩的节日氛围。
随着节日氛围越来越浓,蛇年春节的钟声即将敲响。各地博物馆喜迎申遗成功后的乙巳新春,准备了丰富的文化大餐,带给观众更新更好的体验和惊喜,“逛博物馆”成为老百姓不约而同的选择。
灵蛇献瑞 博物馆里寻“年味”
生肖文化是春节文化的重要元素,而蛇是灵动、智慧、生命力的象征,是古人关注的对象之一。
春节期间,由国家文物局指导,中国文物报社联合生肖文化传播联盟共同推出的“灵蛇献瑞——乙巳蛇年全球生肖文化大联展”如期而至。展览从生肖文化的源与流、自然界中的蛇、历史文化中的蛇、民俗文化中的蛇等方面,为观众全面呈现了蛇文化,探寻生肖文化的无限魅力。
“灵蛇献瑞——乙巳蛇年全球生肖文化大联展”海报
京津冀地域一体,文化一脉。三地文物部门启动“京津冀博物馆里过大年”系列活动,以“文物告诉你 何以中国节”为活动口号,发布约540项优质文博活动,对京津冀博物馆精品展览、活动、文创市集和博物馆主题游径集中推介,丰富人民群众的春节文化生活。
作为一种传统艺术形式,年画承载历史、传承民俗,从门神守护到仙佛庇佑,从吉祥祈愿到故事演绎,讲述了岁月长河中的故事与文化。
有关民俗专家表示,北京地区的年画工整细腻、古朴庄重,天津杨柳青年画精美典雅,河北武强年画古拙粗犷、乡土气息浓厚。节日期间,来一趟首都博物馆,观赏“版上生华 肇启新元——京津冀木版年画展”,亲身体验一次特别的民俗文化之旅。
在上海博物馆,“灵影仙踪:上海博物馆蛇年迎春展”前人头攒动,争相拍摄“蛇”文物,感受蛇灵文化。上海博物馆展览部副主任褚馨介绍,此次展览甄选13件(组)馆藏与借展文物精品,带领观众见证蛇灵传说在中华文明中的绵延与变迁。
小朋友参观“灵影仙踪:上海博物馆蛇年迎春展” 叶辰亮 摄
中国音乐文化源远流长,从贾湖骨笛到曾侯乙编钟,从西蜀雷氏唐琴到五代曲项琵琶,生动展现了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世界和审美追求。
来自国内30余家文博机构250余件(套)与音乐相关的文物荟萃成都博物馆,通过“锦城丝管:和合共鸣的音乐成都”展览,共同演绎中华文明和合共鸣的声音,为观众献上一场瑰丽的文化盛宴。
观众参观“锦城丝管:和合共鸣的音乐成都”
数字技术如何使文物上的纹样焕发新生?故宫超高精度“数字文物”在苏州的首度亮相,采用沉浸式渲染、图像搜索等技术,让观众通过“‘纹’以载道——故宫沉浸式数字体验展”了解纹样的灵动之美。
湖南博物院“湘当有味的马王堆”活动启幕,春节一起寻味西汉。“守味湖南年”马王堆美食文化特展以“辛追夫人”的名义,打造了一场轪侯府的新春家宴。“通过视、听、嗅、味、触的全方位体验,一起看看西汉贵族的家宴是啥样的。”湖南博物院马王堆汉墓及藏品研究展示中心主任喻燕姣告诉记者。
除了致敬传统文化,不少文博单位还引进国外文物展览,来一场异域风情的文化体验。
天津博物馆“银·宴——奥地利施瓦策瑙古堡银器展”从施瓦策瑙古堡银器出发展示了欧洲宴会及礼仪,反映了欧洲民众对于生活品质的追求与尊重。云南省博物馆“再见印加——秘鲁安第斯文明特展”让观众一窥印加文明的原貌,再现印加人及其安第斯先民的历史、文化与日常。
形式多样 体验传统文化魅力
丰富多彩的社教活动,乐趣横生的虚拟互动,满足假期游客的多样文化需求。
河北博物院“遇见国宝”活动通过互动讲解、实物展演等方式,近距离感受国宝文物的文化魅力,聆听来自国宝的时空传音。西安博物院的“快乐中华节——春节”活动,通过“压岁钱的历史小讲堂+制作卡通蛇形零钱包”“文物中的蛇+制作蛇年竹编画”等内容,带领大家一起了解春节。黑河博物馆开展非遗剪纸、“翻翻蛇”制作等活动,一条条栩栩如生的“翻翻蛇”,一幅幅造型独特、活灵活现的蛇年迎春窗花呈现在孩子们手中。
陕西历史博物馆、大雁塔、钟鼓楼、大唐不夜城……这个春节,在古都西安,乘坐城市观光车“博物馆号”,一起穿越千年历史,乐享文化大餐。
孩子们在黑河博物馆体验非遗剪纸、“翻翻蛇”制作等活动
据了解,观光车串联起西安众多博物馆、历史文化坐标以及3大灯会,并配套文创产品和电子语音讲解服务,让市民游客在欢乐的氛围中感受历史魅力。
从龙年《龙龙找龙》微短剧,到蛇年《蛇全蛇美》音乐短片,河南博物院创新传播方式,以文物为载体诠释中华文化深厚的底蕴和内涵。
“蛇全蛇美,玉你相随!年年岁岁,好事成对!”一对青玉人首蛇身饰,唱出2000年前的爱情传奇,无论何时何地的浪漫,都将地久天长。
在革命场馆,重温红色记忆,感受革命峥嵘岁月。
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纪念馆“印”初心迎新春活动,讲述苏区时期青年如何拥护党和苏维埃政权,探寻革命初心,通过拓印苏区青年寄语的明信片,传递新年祝福。东北烈士纪念馆深入社区和学校,开展“‘小雪’润童心,亚洲冰雪情”社教活动,讲解馆藏文物“滑雪板”,传承红色基因。
春节期间,福建博物院一场特别的“国宝寻‘年’记”科普互动活动正在进行。
不少家长带着孩子开启这场充满惊喜的文化冒险,在参与中感受浓浓的文化“年味”。沉浸式动手还原点茶流程,仿佛穿越回繁华的宋元时期,置身于热闹的茶肆之中。
在三星堆博物馆,VR探索体验带领观众穿越时空,踏上古蜀探秘之旅,感受中华文明的辉煌。
青铜大立人、金面具、青铜神树……近在眼前,仿佛置身古蜀盛世。参与神秘的祭祀仪式,与古蜀“祭司”同框互动,解锁千年文化密码。从古蜀祭台到蜿蜒的河流、茂密的丛林,观众在全息影像与互动场景中穿梭,感受古蜀人的智慧与创造力。
作为假期的热门选择之一,多家考古遗址公园推出多项惠民政策,让游客通过参加趣味活动领略历史文化。
凌家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实行免门票政策,憨态可掬的凌家滩吉祥物玉人,欢乐喜庆的打卡装置,吸引众多游客前来打卡。属相为蛇的游客,可以在春节期间免费参观牛河梁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享受一场文化之旅。龙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通过“湖北文旅”公众号投放免费门票,将历史文化与新春元素相融合。
贴心服务 传承文化有温度
春节期间,各地博物馆在紧绷文物安全这根弦的前提下,优化预约参观,完善服务设施,保证正常开放,推出延时参观的文化惠民举措。
浙江省博物馆之江馆区延时开放到晚上9点,浙江自然博物院的24小时博物馆为公众提供不闭馆的文化空间;江苏南京8家博物馆及10余家热门景区实施“提前开园、延迟闭园”;河南30余家博物馆实行延时开放,营造欢乐祥和的节日氛围。
与此同时,各大博物馆志愿者服务活动成为一道靓丽风景线,如浙江省博物馆专门组建了一支“博物馆里过大年”志愿服务队伍,保障观众在春节假期安心舒适逛展。
听曲、书写、拓印、盖章……找一个“春节搭子”,去拙政问雅、夜游苏博也是不虚此行的选择。“文物搭美景,展览搭夜游。”苏州博物馆宣传推广部主任陆军说,欢迎八方游客来此感受江南园林雅致的年味,感知江南古物的历史点滴。
苏州博物馆夜景
此外,南京博物院、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南京市民俗博物馆、长江文明馆等多地多家博物馆举办夜游活动,满足观众过年的文化需求。
节日期间,逛一逛洛阳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新春研学集市”、中国文字博物馆“字里中国年”新春市集等特色集市,品味年俗文化。
黑龙江、吉林等多个省份的博物馆通过增加讲解场次、志愿服务讲解、微信扫码讲解、租赁讲解设备等多种途径,为观众提供更多选择。
河北博物院、陕西历史博物馆、资阳市博物馆、常德博物馆等多家文博单位,在节日期间开展公益性文物鉴定活动,普及宣传文物保护法,以高质量文化惠民服务点亮蛇年新春。
坚守“人民的博物馆,为大众服务”核心理念,关爱社会不同群体,让博物馆与大众更近,成都博物馆一直在行动。
在“锦城丝管:和合共鸣的音乐成都”开幕式上,主办方邀请公安干警、消防队员代表,志愿者代表以及学生代表们共同见证展览启幕。据成都博物馆相关负责人介绍,成博还与成都市武侯区云听说助残中心合作,为听障人士提供专属活动。
值得一提的是,广东省在春节期间推出拥军优属免费专场展厅导赏服务,向军人及家属送上新春的诚挚祝福与崇高敬意。
“博物馆里过大年”,让年味焕发新光彩。在这个欢乐祥和的节日里,一起走进博物馆,品味文化,感悟历史,享受美好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