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丨大学生“四普”一线过暑假
来源:国家文物局 编辑:高峰2024-07-12 20:20浏览次数:

7月,骄阳似火,热浪灼人。一些大学生选择把汗水挥洒在“四普”工作一线。

7月9日上午,武汉理工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4名同学,与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四普”普查队员一道,来到黄陂区市级文保单位前川中学教学楼旧址,分头进行信息核查采集、卫星定位设备精准定位和无人机多角度航拍。

黄陂区普查点共有200多处。自6月1日启动普查实地调查至今,已完成田野调查130余处。其中古文化遗址37处、古墓葬26处、古建筑42处、石窟寺及石刻1处、近现代史迹24处,完成率60%,走在武汉市各区前列。

武汉是大学之城,130多万在校青年学生铸就了这座城市青春的底色。

据介绍,今年6月,第一届武汉高校文化遗产保护助力行活动正式启动,作为活动重要内容之一的武汉市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青年行”暨武汉大学生文物保护实习实践也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各高校已向武汉市有关区文化和旅游局、市直文博单位派出50多名建筑学、考古学、历史学、文物与博物馆学、城乡规划、新闻传播等专业青年学生,在经过系列培训后,积极投身到武汉市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和文物保护工作中。

武汉普查工作转入实地调查阶段后,2支市级普查督导队持续开展普查技术指导,19支区级文物普查队伍正在对辖区不可移动文物进行详细调查和记录,全面摸清文物资源总体状况。高校青年学生的加入,为武汉市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实地调查工作补充了新鲜血液、增强了专业力量。

武汉理工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研究生潘士文表示,通过参与“四普”实地调查,拓宽了视野,深刻理解保护文物的重要意义,增强了对文化遗产的敬畏之心,启迪自己除了专业知识,更要加强历史学、考古学和艺术学等多学科交叉的知识学习。


武汉理工大学学生使用卫星定位系统在黄陂开展普查工作


在江西省景德镇市浮梁县,浮梁县四普办根据实际需求,积极探索校地合作模式,与景德镇陶瓷大学师生联合开展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

由浮梁县四普办与景德镇陶瓷大学师生共同组成的调查小组前往浮梁县各文保点,通过卫星定位测量仪器、相机、无人机等设备对普查对象的基础信息、空间位置、保存状况等数据进行采集,全面细致地开展“四普”实地调查工作,确保普查结果全面客观准确。

“大学生参与普查,为基层普查队伍提供人力和智力支持,增强普查力量,同时也有利于高校培养复合型人才,是地方文物部门与高校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有益尝试。”浮梁县四普办有关负责人表示。


景德镇陶瓷大学师生参与普查工作现场


“什么是文物普查?为什么要开展文物普查?怎么开展文物普查……”山西省第四次全国不可移动文物普查办协调组组长、省文物局文物资源处处长王振华,从宏观层面着手,以《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文物全科生应知应会主要内容》为题,为学员进行专业指导。

近日,山西省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文物全科生培训班在山西大学开班,培训学员为即将投入“四普”实地调查工作的232名山西大学文物全科生,这是“四普”工作首次涉及对文物全科生的实践培训。授课专家结合一个个生动、翔实的案例,深入介绍了文物保护工作和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的重大意义。同时,对不可移动文物普查认定与著录、基础知识讲解、近现代代表性建筑及革命文物基础知识、普查测绘技术与设备实操、田野考古调查方法、古建筑、石窟寺等相关知识,进行全面解读。

山西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副院长王小娟介绍,参与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将有助于山西大学文物全科学生的快速成长。可将课堂上的理论知识尽快融入实践中,助力全科学生专业能力的提升。同时,借助此次工作,各县(市、区)文物全科学生可以进一步全面掌握当地不可移动文物资源的整体情况,也将助力文博事业的发展。

据了解,目前,山西大学在校的文物全科生2022级和2023级共232人。到2025年寒暑假,该校2022、2023、2024级全科生约360人将参加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到2026年寒假,该校2022—2025级4个年级约480名全科生将参与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文物工作是一个反复锤炼的过程,从理论学习到基层实践再到理论学习,“四普”工作的践行实训将助力文物学生全面成长,保护文物的接力棒也将一代一代地传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