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宗乘之庙位于承德市避暑山庄北部,建于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万法归一殿是普陀宗乘之庙的核心建筑,是举行集会和庆典活动的场所,平面呈正方形,重檐攒尖顶。殿内四壁离地约10米悬挂有12樘唐卡,每面3樘,每樘3幅,按佛、菩萨、罗汉、护法各部依次排列殿内迎风板上以供参拜,现存25幅;唐卡下方3米处有20樘纸本壁画,每面5樘,每樘3幅,纸本设色沥金,现存54幅;唐卡与纸本壁画共计79幅,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污染、断裂、残缺、动物损害等病害严重,亟需保护修复。经过立项、方案编制、评审等程序以后,最终通过公开招标,确定由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承担该项目的保护工作。
自2019年9月该项目获得省局审批通过以来,市局领导给予了高度重视。为推动项目顺利开展及承德文物修复专业人才的培养,经研究讨论,决定在承德博物馆院建立承德避暑山庄文物修复实验室。该实验室以承德市文物局和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通过合作共建的形式成立,为此项目及承德未来文物修复项目的实施提供强有力的硬件支撑。项目保护实施期间,文研院相关专家将对我局技术人员进行修复教学与培训,传授文物修复的知识、经验,以期为我局培养一批文物修复师,为我局人才梯队建设添砖加瓦。
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文物修复实验室落成并揭牌
万法归一殿佛画像保护项目于2021年6月初正式实施,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文物保护修复所的相关工作人员严格遵循文物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及文物保护原则,按照《承德普陀宗乘之庙万法归一殿佛画像保护设计方案》中的实施要求搭设了万法归一殿内的室内脚手架,并对殿内文物本体及环境进行修复前复核勘察。勘察发现,近年来集中发生的极端气候现象,改变殿内保存环境,对唐卡和纸壁画的保存有较大影响,且存在文物脱离支撑体的危害;唐卡背部发现有大量蝙蝠生活痕迹,其排泄物及抓扯痕迹,对文物本体造成严重的污染、褪色、材料破损、糟朽老化、剥落等病害。唐卡本体及支撑体还存在大面积复合型顽固污垢、前期修复材料污染、古建漏雨造成的水泥渍、文物变形、脱落、残缺等病害;纸壁画主要有空鼓、开裂、剥落、残缺、表面污染等病害,受温湿度变化、走马板变形的影响,加剧了纸壁画病害发展趋势。通过现场复核,殿内文物病害种类、面积与原设计方案相比均有明显增加。
普陀宗乘之庙万法归一殿脚手架搭设
唐卡文物保存现状(局部)
纸壁画文物保存现状(局部)
唐卡传承人印巴尖措画师深入现场交流
敦煌研究院樊再轩研究员现场指导勘察
按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项目管理规定,2021年6月3日由我局组织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召开了万法归一殿佛画像保护项目图纸会审及答疑会。四方就原方案中修复参考规范、病害种类及面积统计、机理分析、传统工艺溯源、修复试验、文物揭取、环境监测等主要问题进行答疑并形成图纸答疑文件。针对以上问题,鉴于本项目多材质复杂性,我局于6月23日组织国内岩土、壁画、纸张、唐卡领域专家进行现场论证及咨询,形成遵循保护修复原则,补充现场勘查、制作材料和工艺的调查,补充前期研究、深化修复试验及开展环境监测等相关意见。
四方图纸会审
专家现场论证
专家咨询论证会
根据专家意见,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佛画像保护项目组对原方案进行了二次勘察、病害分析及相关深化试验,确保文物现存信息的详实、准确。勘察期间,项目组邀请唐卡、壁画专家深入现场实地考察,就万法归一殿佛画像的风格、制作材料、传统工艺、病害机理、深化试验等问题进行探讨、交流。
目前殿内早期脱落的一樘纸壁画和一幅唐卡画心文物已按程序移交、运送至修复实验室,开展现场修复试验工作。
项目组开展唐卡深化试验
我局相关人员参与项目培训
纸壁画回软试验(局部)
唐卡表面复合顽固污渍清洗试验(局部)
清洗试验局部显微照片
前期的勘察和试验研究工作,将为下一步大面积修复工作的开展提供重要技术支撑。前期研究工作开展的同时,文物的揭取、复制工作也在同步进行。经市局协调,修复期间揭取文物将暂存于承德博物馆,为该项目的顺利开展提供了较大的便利条件。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按照既定计划推进该项目的实施,努力完成此项工作,不辜负国家和人民所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保护遗产,传承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