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名城前行的足音—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申遗成功20年大事记
来源:承德市文物局2018-11-08 19:56

1、纪念避暑山庄建园28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为文化遗产保护奠定智库基础   

  1983年仲夏,避暑山庄烟雨楼,纪念避暑山庄建园28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正在热烈进行中。120多位专家学者和8名外国友人忽然惊喜地看到,正在承德视察工作的邓小平同志走进会场,看望与会代表……会场掌声雷动。

  这次研讨会的61篇论文,皆出自多位迄今颇具影响力的著名专家学者,研讨会的丰硕成果堪称史上最高、分量最重,影响至今,为承德申遗和持续性遗产保护奠定了智库基础。

2、中国避暑山庄外八庙保护协会为申遗和永续保护搭建“国字号”平台

1991年11月5日,北京人民大会堂,中国避暑山庄外八庙保护协会成立大会隆重举行,阿沛·阿旺晋美、杨静仁、程思远等国家领导人出席会议并应邀担任名誉会长。

  中国避暑山庄外八庙保护协会是在民政部注册的国家级公益性社团,也是中国唯一一个设在地级城市、以特定文化遗产保护为宗旨,由国家文物局为业务主管、承德市文物局托管,可在全国和海外开展活动的“国字号”协会。由时任河北省委副书记、省政协主席李文珊同志担任会长;爱新觉罗·溥杰担任特别顾问。协会汇聚了百余位境内外专家学者、政要贤达、企业家和各界人士,是我国文物保护领域美誉度高、影响力强的公益性社团,在承德申遗、募捐修缮文园等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今年,保护协会召开了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按照中共承德市委提出的“发挥优势、高点起步、开放创新、绿色崛起”的总要求,力争攀登新高峰,再创新业绩。

3、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1993年8月19日,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申遗工作启动。成立了由市委书记任组长、市四大班子领导同志任成员的申报工作领导小组,召开全市动员大会,上下一心,全力以赴。从文本的准备、材料翻译到景区环境、市内卫生,经各部门一年多的共同努力,通过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的考察。1994年12月17日,在泰国曼谷召开的世界遗产委员会第十八届大会上,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以其遗产价值、修复和管理等多方面的成就,经过50多个国家200多名代表的表决,第一个获得大会通过,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这喜讯和荣誉使承德人欣喜若狂,而这份责任更要求我们:珍惜世界遗产品牌,保护好这块文化瑰宝,永不懈怠,任重道远。

4、有关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保护的国际宪章和法规等相继出台

  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成为世界遗产,意味着必须遵守《佛罗伦萨宪章》,并接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监督检查。世界遗产非终身制,黄牌警告、红牌罚下已有先例。为提高管理水平,各级政府出台了多部法律法规,主要有国家文化部发布的《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河北省人大常委会通过的《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保护管理办法》,中共承德市委、市人民政府作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保护工作的决定》,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中国委员会审议通过的《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承德宪章)等一系列法规,使承德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工作走上法制化、规范化之路。

5、史上最大动迁整治工程还外八庙历史风貌,展露“金边银角”

  我们还记得2010年春天,外八庙周边区域动迁整治工程启动,被称为“史上最大动迁工程”。这项公益性工程,兼具改善周边环境、人居环境和为建设国际旅游城市夯实基础的多重职能,涉及狮子沟镇5个村6片区域,动迁户达6081户、2万多人。市委6位常委指导到村,双桥区举全区之力开展工作。从2000余名机关干部中,抽调1500余名干部分组包户,驻村动迁。3个多月工程完工,有着近300年历史的外八庙景区露出“金边银角”,为逐步恢复完整性历史文化风貌奠定了基础。

6、中央政府投资6个亿实施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保护修缮,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最大单体文物保护项目

  2010年夏,中宣部和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住建部、国家民委、国家文物局等“六部委”来承德现场办公。为保持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世界文化遗产的原真性、完整性,遵循文物保护方针,制定了8类、84个遗产保护项目,总投资95.64亿元,其中申请国家扶持资金15.18亿元。并决定先从抢救性、补救性项目入手,中央财政在“十二五”期间支持6亿元。经各方共同努力,当时所确定的6亿元支持保护工程项目,可望在“十二五”末如期完成。

7、为承德文化遗产保护做出突出贡献的功勋人物:罗哲文、戴逸、朱家溍、于岱岩、赵连杰

罗哲文:上届中国避暑山庄外八庙保护协会第一副会长,我国著名文保专家,是我国加入联合国《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的倡导者之一,他直接参与、指导了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的申遗工作。

  戴逸: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主任,是上届中国避暑山庄外八庙保护协会顾问。他提出“承德应建立《避暑山庄学》”,为避暑山庄遗产文化的研究、发掘、保护、利用提出了重要指导性意见。

  朱家溍:国务院参事,上届中国避暑山庄外八庙保护协会顾问,曾3次向避暑山庄捐赠23件珍贵文物,其中国家一级文物18件,中央电视台以“东方之子”专题节目向海内外介绍。朱先生虽然离开了我们,但当你驻足避暑山庄博物馆目睹这些国宝的芳容时,仍能感受到老先生的一片赤子之心。

  于岱岩:中央民族歌舞团演出监督、名誉教授、著名满族社会活动家,是上届中国避暑山庄外八庙保护协会副会长,曾两次向避暑山庄博物馆捐赠400余件满族著名书画家作品和典藏书籍,丰富了避暑山庄馆藏文物。

  赵连杰:承德本土企业家,北京大地远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任本届中国避暑山庄外八庙保护协会副会长,为避暑山庄内的第一幼儿园外迁新建捐赠人民币6000万元。避暑山庄内非文物设施外迁,是我市申遗承诺的事项,赵先生的这一义举为全市企业家树立了榜样。

8、“五个规划”渐成体系,为城市创新发展定位指航

  目前,我市已经基本完成关联度很高的五个规划的编制工作,包括《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总体保护规划(2011——2020)》、《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整体区域保护与发展规划》、《避暑山庄外八庙国家风景名胜区保护规划》、《承德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承德国际旅游城市发展规划》。在综合“五个规划”有关避暑山庄外八庙保护内容的基础上,本着“高点起步、充实完善、五指握拳、抱团发展”的要求,认真扎实地抓好落实。

9、《避暑山庄肇建三百年特展》及相关活动影响深远

  2003年12月17日,北京国家博物馆,《中国承德避暑山庄三百年特展》落下帷幕。此次特展,有党和国家领导人、在京各部委领导、首都大中专院校师生、社会各界人士20余万观众参观了展览。展览以240件文物展品和场景再现方式,反映了《木兰秋狝》、《避暑山庄》、《皇家庙宇》、《百年沧桑》、《再铸辉煌》五部分内容。特展资料详实、内容丰富、场面壮观、手段先进,融思想性、教育性、观赏性于一体,许多珍贵文物为首次亮相,极具震撼力和感染力,是承德对外宣传影响最广、层级最高的精品展览。

10、普宁寺殊像寺遗产保护引入现代科技,为古建祛病除害重现昔日风采

  列入世界《吉尼斯大全》的普宁寺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像,已有259岁,部分木构件被虫蛀或滋生了霉菌。经过国家文物专家、林业专家的对症下药,为其进行整体科技熏蒸,清除病害,并人工拂去尘土,使其得到有效保护,焕发了昔日风采。

  殊像寺遗产保护示范工程,是国际合作项目。殊像寺为清代外八庙中唯一驻有满族喇嘛的寺庙,是受到人工干预较少的古建筑群,至今保留着许多稀有的、未经大修的皇家寺庙建筑原构件,弥足珍贵。承德市文物局与美国盖蒂保护所、澳大利亚遗产委员会合作开展了保护研究,为抢救其原真性采取积极措施,完成了评估报告、现状保护总体规划,召开国家级论证会,并由盖蒂保护所利用先进设备对油漆的成分、木料与石材成分进行分析,取得丰硕成果。

11、“避暑山庄外八庙”“山庄皇家文化”进入《国宝档案》、《燕赵传奇》

  《国宝档案》作为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一线品牌栏目,它引领观众走近国宝,探寻国宝的秘密。经承德市文物局组织,已有“烟波致爽”、“澹泊敬诚殿”、“康熙不修长城”、“象牙编花鸟挂屏”等10余集120多分钟节目,被收入《国宝档案》中,展示给海内外观众。

  《避暑山庄皇家文化十讲》是河北省委宣传部2012年推出的广播节目《燕赵传奇》中的十讲,由承德避暑山庄研究会秘书长、文博研究馆员周晓梅担任主讲嘉宾,节目以史实为依据、采用广播剧和讲故事形式,系统讲述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皇家文化,十讲总长300分钟,已在河北人民广播电台播出,还将在影视、书籍、演艺等领域开发衍生产品。

12、“四部大戏”璀璨争辉,展示传播承德厚重历史文化

《鼎盛王朝·康熙大典》是由承德鼎盛文化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倾力打造的全球最大投资、最大规模的大型夜间实景演出。大型原创多媒体风情歌舞诗《帝苑梦华》,由河北畅达旅游文化产业开发有限公司投资打造。《六世班禅》是由著名剧作家孙德民先生编剧,承德金龙集团投资400万元,河北演艺集团河北梆子剧院排演的大型民族历史剧。《达瓦丹珠》由承德市评剧团创作排演,是一部反映承德历史文化的大型舞台剧。“四台大戏”都是由国内一流创作演艺团队打造,堪称展示承德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精品力作。

  (中国避暑山庄外八庙保护协会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