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16日,在“5·18国际博物馆日”即将到来之际,由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景区管委会和中国园林博物馆联合主办的“天地生成 造化品汇——避暑山庄·外八庙皇家瑰宝大展”在中国园林博物馆开幕了。人民日报、北京日报、北京晚报、北京青年报、新京报、人民政协报、北京电视台新闻频道、北京卫视、河北卫视、承德电视台、风景园林杂志、承德日报、承德晚报等媒体和人民网、中国新闻网、中国社会科学网、光明网、中国青年网、央视影音、爱奇艺、中国园林博物馆、微园林、避暑山庄plus、避暑山庄博物馆等网络平台和公众号相继对本次展览进行了报道,甚至一些微博大咖也在观展后加入了推送队伍,一时间观众络绎不绝,场面可谓火爆。这次大展从策划到开幕经历了怎样的过程呢?
展览策划记
一直以来,京津冀文脉相通,文化在促进三地融合、协同发展中起着独特的作用。 2017年年中,景区管委会领导萌生了在北京国家级博物馆举办展览的想法,既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京津冀一体化”的重要战略部署, 实现文化共建共享,同时也希望借助首都这个水平最高、辐射最广、影响最深的文化交流平台,推介世界文化遗产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以吸引更多的客源,这一想法得到了市领导的肯定与支持。避暑山庄博物馆接到任务后,马上着手确定展览主题,构思展览框架,撰写陈展大纲,积极寻求合作单位。很快,与中国园林博物馆的接洽就擦出了火花。中国园林博物馆于2013年5月开馆,长期以来致力于搭建园林文化交流和展示的平台,与国内外各大博物馆合作推出了多项园林文化系列展览。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皇家园林、中国第一座以园林为主题的国家级博物馆,古典与现代,北京与承德的合作是令人期待的。这样,双方一拍即合,决定在2018年5月联合主办一个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的主题展览,庆祝5·18国际博物馆日这个特殊节日,落实和践行京津冀协同发展要求。2017年7月26日,中国园林博物馆领导携陈展人员来到承德,与文物局领导、博物馆领导就展览主题、展览规模、宣传方案等进行了初步磋商。9月22日,中国园林博物馆与主要承办单位避暑山庄博物馆签订了《展览意向书》。
展览养成记
本次展览是2003年以来承德避暑山庄外八庙文物首次大规模在外展出,从管委会领导到基层单位对这个展览都非常重视,中国园林博物馆方面也有意将这个展览作为年度大展进行打造。2018年3月25日,中国园林博物馆党委书记刘耀忠带队,展览策划人宁肖波、特邀顾问王敏英、北京书奇智胜展览有限公司、博德珍品运输公司技术人员来到避暑山庄博物馆,就陈展大纲、设计方案、安全保障方案、包装运输方案等进行了详细的协商,并在博物馆和外八庙实地考察了参展文物的状况,双方都表示将尽最大努力做好这个展览。从展览的策划到制作完成,期间陈展大纲修改了十稿,展品调整了五次,解说词撰写了五万余字,设计方案修改了三次,一切都力求做到最佳。最终遴选的110件(套)馆藏精品文物囊括了玉器、瓷器、珐琅、钟表、挂屏、书画、家具、武备、御用丝织品、清宫藏传佛教文物等不同品类,从材质、造型、民族特色、地域特色、艺术感染力、文化内涵、历史意义等方面都经过了精心的考量。展览的主题也在修改中不断升华,从避暑山庄与外庙的历史溯源、造园艺术、园林功能和佛教艺术几方面切入,以珍贵文物、辅助展品、多媒体等展项为媒介,展现多民族的融合与交流,展示避暑山庄及外八庙精湛的造园艺术、多元的文化内涵及其独特的社会历史价值,突出表现其中国多民族统一国家形成的重要历史见证的作用。5月8日,在国家文物局和省文物局备案完成后,中国园林博物馆与展品出借方避暑山庄博物馆和外八庙管理处正式签订了展览合同,5月11日在博物馆和外庙库房进行了文物点交,5月12日展品安全运到中国园林博物馆,5月13日至15日,进入了紧张的布展阶段,文物就位后,灯光的调试、多媒体播放、动画展映等也相继完成,一切就绪。从展览资料的收集、展品的遴选、陈展大纲的撰写、与设计方的沟通、讲解词的编写,宣传方案的制定,半年多的时间里承办方相关人员都付出了极大的辛苦,到了最后展板、展签文字校对阶段,因为时间紧迫,博物馆展览部几位工作人员经常加班到深夜。任何一个好展览的养成都不是一朝一夕的,努力工作最终迎来了展览的盛大开幕。
展览开幕记
2018年5月16日,“天地生成 造化品汇——避暑山庄·外八庙皇家瑰宝大展”在中国园林博物馆开幕并举行发布会。发布会由中国园林博物馆副馆长赖娜娜主持,出席发布会的嘉宾有:承德市副市长苏铁成,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总工程师李炜民,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秘书长贾建中,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风景园林专业院院长李金路,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景区管委会主任、承德市文物局局长曹金岗,承德市避暑山庄博物馆党总支书记、馆长蒋秀丹,指触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董事长王金良,北京市圆明畅和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兆学军、北京皇家园林书画研究会会长刘伯郎等人。
曹金岗局长在开幕式上发表了精彩的致辞,他表示此次与中国园林博物馆合作的展览活动,不仅是对承德历史、山庄文化的全方位展示,更是对文化遗产地文物保护与利用工作的一次检阅。诚挚希望社会各界以各种方式关心、帮助和支持承德文物工作,共同开辟更多更广阔的交流合作平台。期待大家在观看展览基础上,亲临承德与山庄文化相遇,更深层次观览塞外美景,品味承德古今。曹局长在开幕式上还提出了我们今后工作的三个努力方向:不断增强保护意识,发掘更有利于提升文化自信的文物资源,展示山庄园林文化底蕴;不断增强合作意识,有效整合利用和发挥其特殊历史价值;不断增强开放意识,保护传承好遗产地人类共同财产,满足不断提升的公众文化需求。
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总工程师李炜民表示:此次展览是对皇家园林文化的一次深度解读,是对京津冀一体化精神的一次深刻践行,是为行业、为首都、为市民奉上的一场以园林为媒、以文物为介的文化盛宴。
苏铁成副市长,李炜民总工程师与贾建中秘书长共同为展览揭幕,展览开幕式圆满完成。
由于事先进行了精心的准备,并在各大媒体和网络上进行预热,开幕式当天到访的媒体就达到了二十余家,许多观众在得知展览信息后也第一时间赶来参观,并在观展后给与了高度的评价,展览的第一个亮相可谓精彩。
展览外延记
开幕式结束了,但由本次展览引发的学术研讨与交流刚刚开始。由中国风景园林学会、中国园林博物馆与避暑山庄博物馆联合主办的“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园林艺术论坛”暨“风景园林月”说园沙龙,也在当天届时举行,围绕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园林的历史、造园艺术和文化内涵展开充分交流。在学术论坛上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景区管委会工程处处长陈东以《避暑山庄园林艺术》为主题进行了学术报告;北京林业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客座教授夏成钢以《避暑山庄的园林成就对当今风景园林建设的启示》为主题进行学术报告;天津大学建筑学院杨菁副教授以《中西交流视野下的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研究》为主题进行学术报告;避暑山庄博物馆馆长蒋秀丹以《如何理解避暑山庄文化》为主题进行学术报告。贾建中秘书长作为学术沙龙主持人,引导嘉宾对园林与城市、遗产与文化等内容展开了深入讨论。蒋秀丹馆长梳理了避暑山庄自古而今的沿革历程,及有关避暑山庄遗产保护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薛晓飞副教授指出,避暑山庄不仅是一座园林,更是政治、文化、民族等多方因素融合的综合体,并为现场学生讲述如何欣赏避暑山庄的园林艺术;夏成钢教授分析了避暑山庄建造风格,指出其在乾隆时期逐渐脱离了前期仿造江南园林的风格,皇家园林的艺术特征开始凸显:杨菁副教授则主要从建筑艺术的角度,分析了避暑山庄建筑的多层次性与复杂性;李金路院长主要从生态文明的高度,分析了城市与园林之间的关系,指出避暑山庄对当今城市建设的借鉴意义。开幕式第二天,中国园林博物馆举办了馆聘专家座谈会,耿刘同、相瑞花、孙五一、武俊玲、郭延森、周苏琴、齐吉祥等文博和园林界专家学者出席,在参观展览后在形式设计、主题发掘方面给与了中肯的建议。
以研带展、以展促研,二者相辅相成。只有加强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才能更深入的发掘文化内涵,办出有影响力的展览。同时办好一个展览,借助我们的品牌影响力,也能促进并加强相关专业领域的学术研究。展览和研究齐头并进,给我们今后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