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来”的避暑山庄
来源:承德市文物局2018-11-08 19:43

没有旅游的文化,没有活力;没有文化的旅游,没有魅力。旅游和文化的深度结合,能够使很多“地下的东西走上来、书本的东西走出来、死的东西活起来、静的东西动起来”。

    文化需要挖掘,旅游需要展示。近年来,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景区,近年来,在“四季皇家原生态,文化点亮旅游情”的理念指导下,通过“回归——再现、回溯、复古”的方式,进行了文化挖掘和旅游展示的积极探索与实践。在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加快融合发展的形势下,充分调动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互动、社会资源与景区资源互动,使文化和旅游密不可分,相得益彰。当然,“回归”本身也是一种创新。

    景观上重现

    电影《大圣归来》全国爆棚、真人秀《偶像来了》让粉丝们翘首企盼。人心思古,现在是一个“归来”的时代。

    避暑山庄是一座历史文化庄园。她的“归来”,最基础的工作就是历史园景再现:让满园天地无言的文物,焕发出四季有声的勃勃生机。

    春日,山庄恢复了牡丹节;夏暑,山庄举办荷花节;秋高菊花伴;冬隆冰嬉会。山庄的四季亮点活动,是山庄情致的重现。作为皇家园林,其历史上的一草一木,一啄一饮,大多可作为中国文化积淀、文化基因、文化密码,具有强大的合理性和美感。她们既是文化传承载体,更是文化欣赏对象。原生态的山庄四季,旅游者不是仿佛,而是真的看到了山庄“天人合一”的文化,在四时轮回中的情趣。感到了扑面而来的勃勃生机,感到了历史与当下的热情响应,文物与四季的深切互动。

    文化上回溯

    一个地区的文化名片,往往就是这个地区的旅游名片。对于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景区来说,一张门票,就是一份请柬;一张名片,就是数次亲近。

    刚刚结束的第5届“避暑山庄文化大巴公益万里行”活动,就是避暑山庄展示给全国广大旅游者的名片。避暑山庄用这张名片,去回溯、恢复山庄景区和相关文化及相关景区的历史关联性、文化关联性。

    这张名片,印着中国传统文化脉搏、文化神韵、文化营养。旅游是跨地域的交往和跨文化的交流,交流当然要先递名片。“避暑山庄文化大巴公益万里行”依循国家《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发展的意见》中有关推进文化旅游的开放意识、市场意识,以文化巡游、万里公益的形式,构建了“集东方文化之大成(世遗评语)”的避暑山庄,与中国传统文化旅游重地之间广阔、开放的时空亲近关系。

    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景区,由世界上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和世界上最大的皇家寺庙群作为主体构成。山庄文化集中华五千年文化之大成,儒释道、农牧武法、建筑园林文化、传统艺术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饮食文化等,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在避暑山庄都有集中体现。“避暑山庄文化大巴公益万里行”活动,5年来行程6万里,将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所代表的皇家文化对接、传播到辽河流域、海河流域、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等中国传统文化带的60多个城市(包括县城),并在全国近30个城市救助管理站和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进行了公益捐助活动。活动让广大旅游者深入了解了避暑山庄名片上所体现的传统文化价值;同时,也激发了广大旅游者走出家门,求新、求知、求乐,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热情,从而通过旅游与文化互动,形成了文化保护、开发、传承、弘扬的良性循环。

    产品上复古

    游客进入景区的不同方式,会影响游客在景区的不同感受。同样,游客离开景区的方式,也会深刻影响着游客对景区到此一游的印象。如何让游客心中轻快,手里却沉甸甸地离开,这是景区专项旅游产品打造的方向。

    避暑山庄采用“复古”的方式,利用景区的文化资源优势、旅游资源优势、品牌资源优势,对旅游产品进行开发,注重突出文化特色和文化内涵,以古为真,以古为美。

    承德避暑山庄旅游集团子公司——承德避暑山庄皇迦文化旅游开发公司,以山庄外庙文化为依托,以历史文化为特色,“复古”了旅游饮品、食品系列、酒系列、茶系列、旅游工艺文化艺术品系列等16个类别的8个商标。其中包括旅游饮品类品牌名称“曲水荷香”、食品系列“离宫御膳坊”、茶系列“香远益清”、旅游工艺文化艺术品系列的“山庄如意馆”以及香类产品的“松鹤斋”等,初步形成了自有知识产权项目的经营体系,为推进调整产业结构步伐、打造避暑山庄品牌产品、增加景区产品销售规模、拉动与满足游客的不同需求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可以说,在旅游产业方面,抓住了文化就抓住了核心价值;在文化产业的角度,抓住了旅游就抓住了巨大的市场。一个“归来”的避暑山庄,正在努力为广大游客呈现盛世盛景、原汁原味的世界最大的皇家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