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作为世界文化遗产,是我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和皇家寺庙群。确保文化遗产的消防安全,是承德文物保护工作的首要任务,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11月1日,承德全面进入冬季防火戒严期,我市文物部门全面构筑“防火墙”,近千名员工坚守在各大景区防火岗位第一线,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确保景区景点安全。
避暑山庄:24小时人防、技防相结合300余人筑起坚实“防火墙”
早晨5点从高庙家里出发,6点不到,避暑山庄管理处经济护卫大队副队长王凡就已经到岗了。他所负责的碧峰门防火区共有24个防火岗位,进入消防季以来,每个岗位2人一班,24小时需要不停地在山区进行巡逻,确保发生火情及时采取措施。
白天,王凡和队员们深入避暑山庄山区的沟沟汊汊巡查,不留死角,不留盲区;夜间,顶着星星沿着山路一直走到防火制高点,进行不间断巡查。寒风凛冽,路途远,巡逻、监控,24小时,365天,在消防一线岗位11年来,王凡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生活。
鹿栅子沟防火员孙德玉家住承德县苍子乡,每到上早班,他凌晨4点起床,骑一个半小时的摩托车到单位,然后再步行30分钟才能到达所在防火岗位,晚上下班到家已经快8点了。有时下午班回家太晚,他只能睡在鹿栅子沟防火值班室的屋里。
在避暑山庄管理处,像王凡、孙德玉这样的人不止一个。为了严防山庄火险,队员们不畏严寒,起早贪黑,舍小家,顾大家,以实际行动保护山区防火安全,为山庄筑起了一道坚实的“防火墙”。
按照《承德市人民政府森林草原防火命令》要求,避暑山庄山区自2014年11月1日至翌年5月31日进入封山防火戒严期。针对当前防火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避暑山庄管理处周密安排部署,全体人员树立“遗产保护重如泰山、消防安全人人有责的”全局观念,在避暑山庄山区、湖区岛山、平原区、古建筑共设立岗位71处,投入防火人员300余人,依照各部门职责进行了明确的划分和分工,构筑24小时人防、技防相结合的消防安全防线,确保今冬明春避暑山庄安全。
防火道清割是避暑山庄防火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是确保完成今冬明春防火攻坚战的第一关口。针对夏季雨水充沛、各类杂草较往年茂密的不利自然条件,山庄管理处自9月下旬开始对山区主要地段、湖区岛山的全部的防火道进行清割,共清割防火隔离带面积约227万平方米,有效降低了火灾隐患。
为增强职工的消防意识,10月13日,避暑山庄管理处全处职工开展消防灭火演习活动,使职工更加熟练地掌握了消防灭火的基本知识和消防器材的使用方法,进一步提高职工的安全消防意识和对突发性火情的应对能力。
为确保能够及时发现突发情况,避暑山庄管理处对山区防火瞭望塔南塔和北塔进行了彻底维修改造和加高,对破损的封山围挡及时进行整修,杜绝游客误入防火封闭区域,降低火灾隐患风险。为改善防火条件,投资4万余元制作防火岗亭10个,配备干粉灭火器280余具、灭火拍300把、风力灭火机20部、防火巡逻检查车3辆,进入防火期后落实24小时防火备勤,所有防火人员配发了防火袖标、防寒大衣等防寒物资。同时,悬挂防火宣传横幅60余条、各路口设立防火提示牌6个,走访山庄周边社区、学校,提醒广大游客和市民自觉遵守封山防火管理规定,共同保护避暑山庄冬季消防安全。
外八庙:204名队员组成灭火机动队 24小时“严防死守”
12月9日清晨,杨健又开始了在普陀宗乘之庙西沟里的防火巡逻工作。一个月以来,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他都已经非常熟悉。作为今冬外八庙“网格”防火岗成员之一,他负责西沟里区域内的防火管理工作。自打冬季巡逻以来,杨健一直盼望着下雪,干燥的天气里,让防火压力骤增。
我市寺庙以木质建筑为主,依山势层层修建,防火形势十分严峻。特别是冬春季节,气候寒冷,风干物燥,是火灾事故的高发期,极易引发山林火灾。为切实做好今冬明春防火工作,外八庙管理处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以消除火灾隐患,确保文物安全为重点,落实逐级消防安全责任制和岗位消防安全责任制,把安全防火工作作为一项头等大事,11月1日起,全处今冬明春防火安全工作全面展开,确保各景区文物古建筑安全无事故,全力确保秋冬季节外八庙防火安全。
今年冬天,外八庙管理处对防火责任区依据网格化管理要求进行了划分,共设立防火岗21处,责任区相交处(区域线各20米)为共同防火责任区,做到对景区内所有部位防火管理工作的全覆盖,特别是对古建筑、展室、山区、办公区防火岗位及消防设施设备的检查和管理“无死角”。同时,由7名队员组成防火巡查组,每天按照防火巡查路线对河东和河西共计6个寺庙进行巡查。
入冬以来,外八庙管理处就成立了灭火机动队,普陀宗乘之庙等6处寺庙的204名全体工作人员都是机动队成员。各灭火机动队负责人24小时手机开通,工作时间值班电话有人接听。一旦出现火情,接到报警后,灭火机动队第一时间迅速组织队员携带灭火工具赶赴现场进行自救,抢夺时间把损失降到最低。
目前,外八庙管理处成立了外八庙管理处防火领导小组,各寺庙每天对所辖区域进行消防安全自查自纠,每月组织一次消防安全联合检查,已完成共计20万平方米的防火隔离带清理工作。同时,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各寺庙的灭火工具器材每周查点数量,摆放整齐;消火栓、阀门、管道等消防设施每月放水试验1—2次,确保消防设施处于良好状态。
记者看到,在外八庙所辖各个景区内,醒目位置都设立了防火宣传牌,时刻提醒游人及市民进入外八庙各景区内注意防火。同时,加强对景区内可燃物清理,对景区内林区、防火隔离带的松枝、落叶、杂草及时清理,做到松枝、落叶、杂草不成堆,成堆不滞留,确保文物古建筑安全。强化防火责任意识,逐级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和岗位责任制并明确职责,全员参与24小时周密防范,确保今冬明春防火期安全。
普宁寺:职工、警察、僧人 一起构筑冬季安消防范网
12月1日一大早,普宁寺的山门刚刚打开,前来进香的市民与游客纷纷持香进入,各座大殿外的香炉里很快燃起熊熊的火苗。
不灭的香火是这座百年寺庙虔诚的信仰,同时,寺院各处摆放井井有条的消防器械、大殿内随时备满清水的水桶、经过阻燃剂浸泡的经幡、一支由50人组成的喇嘛消防队、24小时监控的消防安全网……时刻护卫着这座以木质结构为主的古建造的安全。
记者了解到,为切实做好普宁寺景区今冬明春的安全防范工作,确保普宁寺景区安全稳定,普宁寺管理处在景区内设立安全消防点,每个哨点由2名人员值班。同时,对主要路口和重点部位进行全天候24小时电子监控,由消防科、安保科14人组成联防队,做到景区处处有岗,重点部位无死角,从职工、值班经警、僧人中选拔出人员,组建冬防巡逻队,夜间加强冬防巡逻,形成了治安卡点、治安消防哨点、部门联防、职工经警僧人联防“五位一体”的冬季安消防范网络。
“普宁寺内建筑都是木质结构,最大的火灾隐患是游人敬佛的香火以及殿内的海灯。”普宁寺管理处副处长张忠告诉记者。为此,入冬以来,普宁寺组织全员参加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援演练,演练后挑选精锐人员组建了半专业化应急队伍,以便紧急情况会报火警和安全疏散场所人员,会正确使用灭火器与扑救初期火灾,同时,在大雄宝殿海灯处派专人进行看管,严防火情发生。
“十一”黄金周后,来寺游客相对减少,普宁寺对后山财宝天王殿后门采取关闭禁止游客通行的措施,防止游客在通往后山林区途中使用明火引起山火。购置了30把铁锹和40把林区灭火拍,对后山以及防火隔离带沉积的枯草、松树枝等杂物进行彻底清灌。购置防冻保暖物资包括棉门帘、草垫等对景区内的地下消火栓进行防冻保暖,防止消火栓管道冻裂,确保地下消火栓在冬季也能够正常使用。对景区内文物古建、电器设备、山石道路、牌示树木、无障碍设施等进行了拉网式安全检查,消除安全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