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30日,承德市文物局在承德市组织召开了承德避暑山庄水环境综合整治与热河泉恢复工程建设项目验收工作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测单位及专家共计12人,会议由上述单位代表及专家组成了验收工作组(名单附后)。与会人员实地踏勘了现场,审查了相关技术资料,现将验收意见公示如下:
一、工程建设基本情况
(一)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承德避暑山庄水环境综合整治与热河泉恢复工程建设性质:新建
项目投资:项目实际总投资6208万元,全部为环保投资,比环评中环保投资减少1322.13万元(二)项目主要建设内容
承德避暑山庄水环境综合整治与热河泉恢复工程:
工程任务主要为修建避暑山庄湖区供水工程、水生态系统修复、热河泉恢复工程、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点源污染治理工程、避暑山庄湖区下游一孔闸整治及闸后渠道清淤工程和小热河整治工程等。
1、避暑山庄湖区供水工程
(1)取水工程
取水工程主要包括现状渗渠修复、新建取水渗渠及防渗墙工程。现状渗渠位于安远庙大桥上游400m处,将渗渠反滤层翻新处理;新建渗渠位于安远庙大桥上游450m,采用预制混凝土集渗管,基本垂直于水流方向布置,渗渠管径1.0m,长130m,渗渠始端设检查井以便日常检修,末端设集水井与供水管道相连。
武烈河枯水年地表水断流,河床只存在地下潜流,渗渠集水功能受限,地下潜流水位低于渗渠埋深时,渗渠将无法集水。为提高渗渠供水保证率,在现状渗渠下游5.0m处修建混凝土防渗墙,以抬高地下水水位,满足渗渠集水要求。防渗墙墙顶高程为336.0m,墙厚0.4m,底部入岩0.5m,左侧与山体相连,右侧延伸右岸滩地,全长160m。
(2)输水工程
输水工程由山庄外、山庄内两部分组成。山庄外新建输水管道全长995m,采用D1000玻璃钢夹砂管道,起点位于渗渠末端集水井桩号外Y0+000通过单根输水管至避暑山庄外原输水廊道水井,末端桩号外Y0+995;山庄内输水管道全长1478m,工程起点位于山庄内明渠节制闸上游15m处,桩号内N0+000,铺设至桩号内N0+634后分为两支,分别通往澄湖及冷湖。干管全长634m,支1、支2分别长206m、609m,全部采用D800玻璃钢夹砂管道。在支管2冷湖支管桩号N’1+220处连接净水处理站,适时对水体进行净化处理。
(3)一孔闸闸后渠道清淤及小热河整治工程
一孔闸位于山庄内镜湖末端,由于闸后渠道淤堵,导致镜湖水流不能循环。本次设计疏通一孔闸后渠道,并更换闸门。疏通段总长200m,右侧为山庄围墙浆砌条石基础,渠道设计底宽为3.0m,左侧边坡1:3.0。
小热河位于山庄水系末端,避暑山庄水系源于武烈河,流经山庄后,通过小热河汇入武烈河。小热烈现状河道淤积严重,本次设计对河道清淤处理。
2、山庄内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
水环境整治工程总体布置包括在陆上的循环净化工程、点源治理工程等和在水中的水生生物工程、半月湖生物强化除磷工程等。
(1)循环净水工程
由于引水水源武烈河水体中SS含量和总磷含量是影响避暑山庄水质主要因素,其在引水水源经过渗渠处理后,除水体中SS得到有效去除外,水体中氮磷等污染物仍然没有得到有效效果。为了改善山庄水体水质,拟在山庄水系水质最差区域冷湖北岸建立循环净水站。
本工程中循环净化工艺选择的是曝气过滤。其来水由进水管送入过滤设备上部进行曝气充氧,经过滤层自上而下的过滤,滤后清水通过提升泵及出水管回流到远端的出水口。
根据引水规模和水体循环周期,循环净水站的处理规模为3万吨/天,主要出水指标SS<5mg/L,总磷<0.5mg/L。地下污水处理站结构净尺寸15.9×17.0(长×宽),设柱、主梁、次梁,采用C30,W6,F150钢筋砼结构。处理站底板高程为325.50m,底板设有集水坑,集水坑底高程323.50。处理站上部设吊装孔、检修孔、钢爬梯、钢楼梯等。处理站顶部覆土厚度1.0m左右,上部不得有机械作业。
(2)半月湖生物强化除磷工程
引水水源经渗渠处理后水体中的氮磷含量仍然较高,为了进一步净化水体中的氮磷,为山庄水系提供清洁水源,拟利用山庄上游地区(半月湖处)种植水葫芦等水生植物,利用水葫芦的强大对水体氮磷的吸收作用,在该区域形成水质强化处理区,改善水体水质。
根据调研结果和来水水量、水质情况,半月湖的强化除磷池内水葫芦种植面积约5000m2,需投放种苗100m2。由于水葫芦不能越冬,需要新购水葫芦种苗。为了防止水葫芦进入下游水体,需在半月湖出口除设置一处不锈钢材质格栅,格栅孔径50px×50px,格栅面积18m2。
同时,在本工程中采用“围栏圈养、定期打捞、及时清运”的方法,防止水葫芦过度生长。
(3)承德避暑山庄及周边寺庙点源治理工程
1、小型污水处理站
对湖体污染最为严重的西沟和如意洲卫生间采用单独的地埋式污水处理站处理卫生间化粪池流出的污水,通过工艺对比,污水处理站主要采用接触氧化+过滤吸附的组合工艺对污水进行处理,处理后水质达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GB/T 18920-2002)要求,出水全部回用于附近区域的绿地浇灌和卫生间冲厕。
根据现有卫生间的排污量并适当考虑旅游景点污水水量波动较大的特点,西沟卫生间和如意洲卫生间污水处理站需要配置处理能力为40m3/h的地埋式接触氧化+过滤吸附系统2座。
2、卫生间改造工程
避暑山庄现有卫生间设备破损,管线老化、现有化粪池陈旧且容量小,且附近没有污水收集干管可以接入,局部地区没有卫生间。游客随地大小便等对水体造成污染,严重影响了山庄整体环境。
为了改善山庄水系环境。降低水体点源污染和面源污染负荷。本次工程拟改造卫生间,22处。分别位于春好轩、热河泉、山区锤峰落照、普陀宗乘之庙红台御座楼上、殊像寺、溥仁寺、安远庙、西沟、如意洲、普陀宗乘之庙山上平台、清舒山馆、金山、双湖夹镜、博物馆正宫区、博物馆正宫区派出所、普陀宗乘之庙山下碑亭西侧、须弥福寿之庙、须弥福寿之庙山上、普宁寺景区北侧、普宁市景区南侧及普乐寺等区域。卫生间均为仿古建筑,一层,层高均为3.3m和3.6m,建筑总高4.5m和5.6m。
改造的卫生间均设置环保型玻璃钢整体化粪池,根据现有排污量,分别设置12-40m3化粪池,卫生间的污水排至化粪池,并定期清掏。
(4)水生生物工程
1、水生植物工程
工程地点主要位于避暑山庄水系的冷湖和东湖一带水面。水生大型植物是水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主要的初级生产者之一,介于水泥、水气及水陆界面,对生态系统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和传递起调控作用,对于浅水湖泊而言,重建水生植被是富营养化治理和湖泊生态恢复的重要措施。
根据避暑山庄的实际情况结合水质净化的目标,种植地点,主要在冷湖东湖又名镜湖的等区域需要种植水生植物4300m2。
2、水生动物工程。
a.滤食性鱼类还可以滤食藻类和浮游动物,对控制藻类浓度,尤其是蓝藻等有害藻类,起到直接作用。草食性鱼类可以吃水体中的芦苇等水草。肉食性和杂食性鱼类可以通过摄食小型鱼类和底栖类动物,从而控制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b.鱼类和蚌类等水生动物是生水生生态系统生物链中的重要“消费者”,不仅可以摄食数量巨大的微生物生物量,消费并转化水体中初级生产和次级生产的生物量,而且消耗一些生物的排泄物和有机残屑,从而在水体净化中发挥重要作用。
根据太湖等项目的经验和避暑山庄水系的实际情况,结合水生生物的生长习性放养鱼类及底栖动物,底栖动物放养密度按照5g/m3,则32万m2的山庄水体根据示范工程区计算共放养底栖动物4.8t。
对引水渠半月湖以下水生植物生长茂密区域,放养一定数量草鱼,利用草鱼喜食水生植物的特性,控制水生植物的过度增长。为了防止放养草鱼过多,会对水生植物带来灭顶之灾,根据北京市水产所的经验,每亩放10尾250克/尾的草鱼不会对水生植物造成严重影响。经计算,半月湖以下到如意湖之间水生植物每年生长量可供120尾250克/尾的草鱼摄食。
3、微生物群落构建
微生物群落是水系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微生物-有益菌类是生物净化净水剂,能降解水体中的有机物。有效治理有机污染;能进行硝化反硝化作用,将水体中的氮移除水体;能与水生植物、动物等形成完整的水生生态系统,提高水体自净能力;能够通过生态位竞争抑制蓝绿藻水华的发生。
参照北京市河湖管理处多年微生物制剂的使用经验,承德避暑山庄水体25%的水体面积需要进行维护,单位水体投加量5mg/L,共计投加次数6次。经计算,为构建避暑山庄水体微生物群落,需投加微生物制剂3.6t。
3、避暑山庄热河泉恢复地热勘查工程
本次热河泉恢复地热勘查的目标任务是基本查明避暑山庄内的水文地质条件及地下水、热河泉水与湖水之间的水力联系,着重查明热河泉的成因、性质、补给来源及其导热通道,通过勘探找到地热流体的运移通道,从而达到恢复热河泉地质景观的目的。根据野外地质调查和物探工作成果,布设1个地热钻孔,计1000m。
承德避暑山庄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功能保障补充项目:
本工程内容为园内沟道治理工程、点源污染治理及回用工程、热河泉景观恢复工程和一孔闸后渠道整修工程。
(1)园内沟道治理工程
本次治理的范围主要包括西峪、榛子峪、梨树峪、松云峡四条山溪清代河道,其中西峪河道长1100m,榛子峪河道长700m,梨树峪河道场1300m,松云峡河道长1800m。本工程对以上沟道进行人工清淤、修整护岸、清淤桥闸、增设水簸箕、补载水生和湿生植物,恢复原有的水道和桥涵、泉眼。
对文津阁处300m长和远近泉声附近200m长共2800m2裸露山坡进行治理面积。为了协调园区环境,对道路两侧进行植草皮治理,治理面积30000m2。对热河泉上方约200m2裸露地面进行铺设冰纹石板。
(2)点源污染治理及回用工程
本期工程对避暑山庄内未配套污水深度处理和回用设施的10个卫生间进行配套,丢已经修建了污水处理站的避暑山庄西沟和如意洲卫生间配套中水回用设施,实现卫生间污水零排放。
(3)热河泉景观恢复工程
在上期工程已完成打井的基础上,新建供水泵房一座,铺设供水管路至热河泉,将热河泉附近区域内的湖底进行清淤,设置涌水装置,恢复热河泉景观效果,同时增加山庄湖区的入湖水量,改善山庄湖区水质。
(4)一孔闸后渠道整修工程
本期工程对五孔闸至一孔闸段渠道进行整修重建,恢复渠道原貌,有效改善一孔闸后渠道的过水条件,使山庄湖区水体与小热河水体实现顺畅体通,保障山庄湖区水体排放通畅,加快湖区水体循环速度,为改善湖区水质提供有力保障。
二、工程变更情况
根据验收报告,结合现场实际情况,本项目实际建设内容与环评及批复有一定的变化:
①实际总投资比环评中投资减少1322.13万元。主要由于循环净水工程未能建设,热河泉恢复工程未能建设以及清舒山馆卫生间未配套污水深度处理,因此环保投资相应减少。
②环评中循环净水工程未能建设。主要由于避暑山庄内地下水位较高,无法进行循环净水工程施工。
③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中所用水生植物由水葫芦改成芦苇等其他适合环境生产的水生植物。水葫芦购买途径受到限制,并且不适合环境生产。
④湖区供水工程中山庄外输水管道由于征地问题发生改变,输水管道安装至防渗墙下游十米处与原有避暑山庄输水管道连接,在此连接段需增设三通1个、DN1000蝶阀2个、DN1000伸缩节2个、DN1000蝶阀井2个。
⑤点源污染治理及回用工程中要求对10个卫生间进行配套,但因清舒山馆污水处理站开挖过程中基坑下方为古建基址,未对清舒山馆卫生间进行配套污水深度处理。
⑥热河泉景观恢复工程由于井水出水和温度不达标,因此未建设供水泵房和供水管路。
三、环境保护措施落实情况
本项目按照国家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进行了环境影响评价,履行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审批手续。工程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运行。
⑴运营期废气治理措施落实情况
污水处理站产生的臭气,采取定期强制通风排放。
⑵运营期噪声治理措施落实情况
水泵封闭于地下泵房,风机、污水处理站设备均位于地下,再通过吸声、减振、消声、隔声包扎等降噪措施,可保证设备间外噪声达标排放。设备间外噪声昼间小于55dB(A),夜间小于45dB(A)。
⑶运营期固废治理措施落实情况
生活垃圾采用垃圾箱集中存储,垃圾车定期清运到城市垃圾填埋场处理;化粪池沉积物和污水处理站污泥定期抽出,由环卫部门统一处理,做到固废不外排。
⑷运营期生态恢复措施落实情况
项目实施后,可改造山庄内水域面积32万平方米,扰动的临时占地全部进行植被恢复,可以有效绿化美化,防止水土的流失,有利于改善景区的生态环境。
四、环保设施监测结果
(1)监测期间生产工况
承德市文物局于2017年12月至22月委托唐山阔森检测技术有限公司进行了竣工验收监测并出具监测报告。监测期间项目正常运营,满足环保验收检测技术要求。
(2)废气检测结果
该项目污水处理站废气监测结果符合满足《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表1中的一级标准。
(3)废水检测结果
承德避暑山庄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功能与热河泉回复工程污水处理站废水污染物浓度浓度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表2三级标准以及《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GB/T18920-2002)中绿化用水标准。
(3)噪声监测结果
避暑山庄内声环境现状数据引用承德市监测站月报数据。昼夜间监测结果均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1类标准要求。
五、工程环境影响情况
项目已按环评及批复要求进行了环境保护设施建设,根据监测结果可满足环评批复标准要求,同时满足现行相关环境排放标准要求。
六、结论
验收组认为该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基本执行了建设项目环保“三同时”制度,各项污染防治措施基本达到环境影响报告表及批复要求,同时满足现行标准要求。建议承德避暑山庄水环境综合整治与热河泉恢复工程建设项目通过环保验收。
承德市文物局
2018年